其他

4个超有趣天文地理小实验 ; 文科妈妈倾力推荐,用饼干,超轻粘土教孩子学地理,太绝了!

2018-04-22 孩子学科学就关注 爆炸实验室



-4个超有趣天文地理小实验-
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v0635ndnypo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
-01风的形成-



点燃蜡烛后,瓶内空气受热上升,会从瓶口流出,瓶内的空气因此稀薄,压强变小。同时瓶外温度不变,压强比瓶内高。


由于瓶外压强大于瓶内压强,瓶外的冷空气就顺着小塑料瓶口向大瓶内流动,瓶内的空气受热不断上升流出瓶外的空气又源源不断地流进瓶内。这样就形成了一股由瓶外向瓶内流动的空气,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。


大自然中,风是因为气压的原因才形成的,而气压又跟空气的密度有关,空气密度大的地方会向空气密度小的地方挤压。所以说,风一般是从气压大的地方吹向气压小的地方。

-02山的形成-



岩层在正常情况下是一层层由下(老)到上(新)水平排列着,但当岩层受到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时,便会发生弯曲变形,形成褶皱。褶皱有背斜向斜两种基本形态。


本次实验中的饼干,就相当于是一层水平岩层。当我们用手挤压时,饼干弯曲形成褶皱,就是背斜和向斜。刚形成褶皱时是背斜成山、向斜成谷。


后来由于外力作用的影响,背斜顶部物质疏松易被侵蚀,形成山谷。向斜两边物质疏松易被侵蚀,但槽部物质结构紧密不易被侵蚀,就会形成山岭。


所以我们应该根据岩层新老关系,来确定一个褶皱是背斜还是向斜,而不能单凭地表形态来判断。


-03 DIY地心模型-



1910年,前南斯拉夫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契意外地发现,地震波在传到地下50公里处有折射现象发生。


他认为,这个发生折射的地带,就是地壳和地壳下面不同物质的分界面。


1914年,德国地震学家古登堡发现,在地下2900公里深处,存在着另一个不同物质的分界面。后来,人们为了纪念他们,就将两个面分别命名为“莫霍面”和“古登堡面”。


并根据这两个面把地球分为地壳、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。本次实验我们除了这三个圈层,还制作了水圈、生物圈、大气圈。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具体了解这些圈层。


地核:是地球的核心部分,位于地球的最内部。半径约有3470 km,主要由铁、镍元素组成,高密度,地核物质的平均密度大约为每立方厘米10.7克。温度非常高,有7000℃。


地核分为外地核和内地核两部分。外地核的物质为液态,内地核科学家认为是固态结构。外地核深2900km至5000km,内地核深5100km至6371km。


地幔:是指地壳下面是地球的中间层,厚度约2865公里,主要由致密的造岩物质构成,这是地球内部体积最大、质量最大的一层。可分成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。


地壳(qiào):是指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,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,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,通过地震波的研究判断,地壳与地幔的界面为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(莫霍面)。


水圈:是地球外圈中作用最为活跃的一个圈层,也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。它指地壳表层、表面和围绕地球的大气层中存在着的各种形态的水,包括液态、气态和固态的水。


生物圈:是指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,是地表有机体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环境的总称,是行星地球特有的圈层。它也是人类诞生和生存的空间。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。


大气圈:一般指大气层,大气层的成分主要有氮气、氧气、氩气,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、稀有气体和水蒸气。整个大气层随高度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,分为对流层、平流层、臭氧层、中间层、热层和散逸层,再上面就是星际空间了。


-04奥利奥看月相-



月球绕地球运动,使太阳、地球、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内,会有规律地变化。


因为月球本身不发光,也不透明,我们见到的月光其实是太阳的反射光。


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上看到月球被太阳直接照射的部分,这就是月相的来源。


月相按照形状来分,总共有八种,周期是一个月:新月→新月娥眉月→上弦月→渐盈凸月→满月→渐亏凸月→下弦月→残月→新月。我们用奥利奥的白色夹心,来代表月亮被太阳光照亮的部分,了解一个月中月亮的变化,相信孩子会通过这个实验,更加喜欢学习天文知识。


点击“阅读原文”进入材料商店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